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法律参考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综合资讯

江西高院发布未成年人审判工作十大微创新司法举措

  • 发布时间:2022-06-29
  • 来源: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  作者:佚名
  • 字号:

  1.江西法院:推行中基层法院“一把手”担任法治副校长确保高标准配备实质化覆职

  2.江西法院:设立未成年人司法救助专项资金对涉案困境未成年人应助尽助、专款专用

  3.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创建“三叶草”普法宣教品牌护航青少年逐梦多彩人生

  4.南昌市两级法院:打造“爱心家园”服务体系 携手多方力量共建未成年人保护大格局

  5.南昌市西湖区人民法院:研发“天使剧场”法治心理剧沉浸式教育感化青少年

  6.九江市中级人民法院、都昌县人民法院:成立少年法庭司法保护基地搭建服刑人员与未成年子女亲情会见平台

  7.萍乡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媒融合首创“小小普法代言人”以榜样力量影响更多青少年

  8.新余市渝水区人民法院:创建“心岸家庭学校”将心理咨询引入家庭教育指导

  9.鹰潭市月湖区人民法院:创新“一图两卷三书两刑”审判机制探索少年审判法庭教育新模式

  10.永丰县人民法院:因地制宜打造护“未”中心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法治教育阵地

  

  微创新一

  江西法院

  推行中基层法院“一把手”担任法治副校长

  确保高标准配备 实质化覆职

  

  江西高院高度重视法治副校长工作,与多个部门共同出台《江西省中小学法治副校长管理配备暂行规定》,将法治副校长工作写入江西省新时代未成年人审判工作规划纲要,纳入全省法院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推动完善法治副校长的配备选任、履职考核机制。2018年以来,全省法院共有1196名干警在1213所中小学担任法治副校长,这些法治副校长深度参与制定学校法治教育规划,协助学校开设法治教育课程,通过开设法治讲堂、模拟法庭、庭审旁听、普法情景剧等多种形式履职1829次。今年5月,江西高院积极创新作为,根据各法院辖区学校分布情况,推行中基层法院“一把手”担任法治副校长,确保高标准选任,全方位推进。截止5月31日,全省117家中基层法院“一把手”担任法治副校长,实现全覆盖。

  

  微创新二

  江西法院

  设立未成年人司法救助专项资金

  对涉案困境未成年人应助尽助、专款专用

  

  为充分保障因犯罪侵害陷入困境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江西高院设立了未成年人司法救助专项资金,出台《涉诉未成年人国家司法救助金使用管理办法》,规范司法救助金的使用和发放程序,做到应助尽助、专款专用。《管理办法》规定救助金发放前,应当核实未成年申请人、监护人的经济状况,监护人的尽职履责情况等,要求监护人填写专款专用承诺书;对于监护人存在高额欠款、高风险投资等情形,可能导致救助金被挪用的,由法院委托民政部门、村(居)民委员会等负责管理、发放、监督使用,或者与第三方代管机构合作,规划管理未成年人的救助款项,确保用于未成年人的学业、生活。景德镇市中级人民法院等多家法院亦设立了司法救助专项资金。截至2021年底,全省法院开展司法救助569人次1550余万元,全部救助金获得妥善使用。

  

  微创新三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

  创建“三叶草”普法宣教品牌

  护航青少年逐梦多彩人生

  

  2018年,省法院创立了“三叶草”青少年普法宣教品牌。“三叶草”花语为幸福,绿色底色代表着生机、青春、希望,寄托了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美好愿望。三片花瓣既代表公心、爱心与耐心,也寓意“惩”“护”“防”相结合的特色工作机制等。省高院借力书画培训机构,绘制了关爱青少年成长“自护教育”系列手绘漫画,围绕“防拐卖(骗)”“防范毒品危害”“防范校园欺凌”“防范性侵”“防家暴”“防欺诈”等主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宣传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发放手绘漫画一万余册,得到广大青少年、家长和学校的一致好评。今年六一儿童节前,江西法院公众号连载“三叶草”系列普法漫画,被最高人民法院“少年审判 守护未来”宣传活动第一期专题转发,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微创新四

  南昌市两级法院

  打造“爱心家园”服务体系

  携手多方力量共建未成年人保护大格局

  

  南昌中院立足未成年人全面综合保护,携手多方力量打造集聚家庭教育指导、主题开放日、情景剧场、社区普法、法治副校长在内的“爱心家园”服务体系,助建“六位一体”未成年人保护大格局。一是携手相关部门共建“为了孩子父母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引导监护人依法教育、科学教育。二是携手学校组织学生参观法院,开展模拟法庭和互动交流,向幼小心灵撒播法治火种。三是携手学校、公益机构编排情景剧/心理剧+模拟法庭,演绎身边的法律,提升普法的参与感、互动性。四是携手共青团、妇联、公益律师团队开展“送法进社区”活动,将未成年人保护知识送进千家万户。五是推荐426位法官兼任885所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链接共青团12355青少年服务台、公益机构等资源,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爱心家园”品牌创建14年来,历久弥新,与时俱进,已开展服务近千次,直接受益对象二十余万人次。

  

  微创新五

  南昌市西湖区人民法院

  研发“天使剧场”法治心理剧

  沉浸式教育感化青少年

  

  南昌市西湖区人民法院与江西省心理援助与研究中心合作,在失足青少年帮教、法治宣传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双方联合研发了防拒校园欺凌“天使剧场”法治心理剧,该剧取材于校园欺凌真实事件,选择部分有不良行为表现或倾向的青少年与该院法官联合出演。通过沉浸式表演,参演青少年受到深度的心灵启迪和洗礼,自觉纠正和防止不良行为;同时教育广大青少年学生自觉遵法守法,学会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敢于和校园欺凌行为说“不”,有利于营造和谐文明安全的校园校风。该剧已公演2场,参加活动人数逾500人,反响热烈。

  

  微创新六

  九江市中级人民法院、都昌县人民法院

  成立少年法庭司法保护基地

  搭建服刑人员与未成年子女亲情会见平台

  

  都昌县太阳村鄱阳湖儿童救助中心创办于2007年,是一所面向全国的民间儿童慈善救助机构,旨在无偿助学帮困救助服刑人员无人照顾的未成年子女、留守儿童、特困儿童、残疾儿童。九江中院、都昌县法院延伸审判职能,在太阳村成立了少年法庭司法保护基地,聚焦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这一特殊群体,建立了完善的帮扶体系,并联合县司法局共同斥资在太阳村打造了远程视频帮教会见系统,通过安排服刑人员和其未成年子女亲情会见,让服刑人员的子女感受到亲情仍在身边,激励服刑人员接受改造,早日回归社会。目前已通过该系统安排亲情会见237次。每年“六一”儿童节前夕,九江法院干警都会如期而至,陪孩子们度过一个快乐的节日,并向其捐赠书籍、文体用品和生活物资。

  

  微创新七

  萍乡市中级人民法院

  法媒融合首创“小小普法代言人”

  以榜样力量影响更多青少年

  

  萍乡中院与萍乡市新闻传媒中心广电艺术团合作,从全市中小学校遴选优秀少年担任法院“小小普法代言人”,赓续“安源儿童团”优良传统,以青少年儿童的力量带动整个家庭和社会关注法律,营造关心关爱未成年人的社会氛围。结合每一位“小小普法代言人”的形象特点,拍摄制作了法律主题宣传海报和普法宣传短片。萍乡中院为每位“小小普法代言人”颁发聘书,为普法代言人进行了法治培训,进一步提升代言人们的普法宣教能力,通过开展沉浸式、内生式普法,用榜样的力量去影响更多青少年。目前,已在全市中小学校选树了第一批23名6—15岁优秀少年担任“小小普法代言人”。

  

  微创新八

  新余市渝水区人民法院

  联合心理机构创建“心岸家庭学校”

  将心理咨询引入家庭教育指导

  

  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后,2022年2月,新余市渝水区人民法院携手江西南大心理咨询师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成立江西首家法院自建家庭教育指导学校——渝水区人民法院“心岸家庭学校”,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开设课程,围绕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等设置不同主题,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咨询,并给予其监护人专业化的家庭教育指导和帮助,帮助涉案未成年人尽早回归社会,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形成教育矫正和司法保护的强大合力。成立至今,心岸家庭学校开设课程5次,为45名未成年人及其家长提供心理咨询和家庭教育指导,1829人次在线上观看课程。

  

  微创新九

  鹰潭市月湖区人民法院

  创新“一图两卷三书两刑”审判机制

  探索少年审判法庭教育新模式

  

  鹰潭市月湖区人民法院创建了“一图两卷三书两刑”少年审判机制。“一图”即一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理流程图;“两卷”即每一件案件均建立普通刑事卷和社会调查卷两个案卷;“三书”即附法官寄语的判决书、含矫正措施的矫正建议书和犯罪记录封存决定书;“两刑”即实行书“刑”的非刑罚教育新方式和对未成年被告人精准量刑。书“刑”不是刑罚,而是要求未成年被告人阅读有益书籍、撰写思想报告和读书笔记,实施情况作为被告人认罪悔罪态度的参考。通过这种教育方式,引导未成年被告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重拾人生价值和尊严自信。目前,适用书“刑”教育方式的39名未成年被告人全部走上了人生正轨,无一重新犯罪。

  

  微创新十

  永丰县人民法院

  因地制宜打造护“未”中心

  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法治教育阵地

  

  永丰县人民法院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建立县委牵头、法院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护“未”中心,将红色元素贯穿青少年法治教育,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法治教育阵地,日益成为江西革命老区的特色品牌。以少年法庭为主战场,下设普法宣传、关怀帮扶、案件办理、教育挽救四个专班,源头防范涉未成年人案件。以案件办理为主阵地,开辟涉未案件办理绿色通道,将红色革命故事融入法庭教育、家庭教育,激发向善之心,助力折翼雏鹰重新展翅。以普法宣传为主后方,建立全市首家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常态化开展护苗成长、家庭监护、和谐校园、红色文化研学四大沉浸式普法行动35次,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法治环境。

  

  


原文链接:https://jxfy.china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2/05/id/671538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律参考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