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法律参考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综合资讯

江西高院召开知识产权宣传周新闻发布会

  • 发布时间:2022-06-29
  • 来源: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  作者:佚名
  • 字号:

  

  

  

  2022年4月26日,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知识产权宣传周新闻发布会,通报全省法院2021年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总体情况,发布《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为数字经济做优做强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以及全省法院数字经济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2021年,江西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省第十五次党代会部署要求,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推进“五个一流”再深化、争创活动再出发,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全省法院知识产权案件数量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5177件,审结4826件,受案数与2020年相比,同比增长43%,与2019年相比,数量翻了一番。全省法院知识产权案件审判质效保持较好水平。全省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上诉率为4.9%,调解撤诉率为61%,服判息诉率达95%。南昌、景德镇知识产权法庭共审理发明、实用新型专利等技术类案件217件,审结196件,飞跃直接上诉至最高人民法院21件。

  全省法院共审理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一审民事案件138件、外观设计专利一审民事案件542件、著作权一审民事案件1434件、商标一审民事案件2307件、不正当竞争一审民事案件80件;审理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一审案件78件、审理假冒注册商标罪一审案件53件。全省法院积极提升保护能力与水平、推进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在知识产权诉讼中的获得感与满意度。省高院审结某酒业公司侵犯百威哈尔滨啤酒公司商标权案,将赔偿金额从15万元改判提高至75万元,进一步彰显严保护政策导向;依法判决侵权人承担维权合理开支,提高维权费用支持比例,切实降低权利人维权成本。各地法院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加大对恶意侵权等行为的惩戒力度;积极妥善运用行为保全、证据保全等措施,及时查明和阻遏侵权行为,防止权利人“赢了官司输了市场”;依法合理运用证明责任规则体系,积极采信权利人运用区块链技术提交的电子证据,减少权利人举证困难。各地法院还着力加强司法保护与行政保护衔接机制,珠山区法院、濂溪区法院探索构建“行政调解+司法确认”机制。

  发布会上,介绍了省法院制定出台的《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为数字经济做优做强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意见》从总体要求、严格保护、公正司法、完善配套等四方面,提出了13项服务与保障举措。《意见》对技术、软件、数据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明确了总体要求,要求全省法院依法审理数字经济领域内的文创、商业标志、不正当竞争及垄断、涉外知识产权案件。

  《意见》提出,要把保护数字文创作为助力提升赣鄱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抓手,依法审理涉及网络游戏的著作权纠纷案件,促进网络游戏产业健康发展;要支持企业依法依规运用消费大数据,一般情况下,经营者基于合法、正当、必要原则收集、使用个人数据的,对其合法控制的大数据经分析处理后形成的具有商业价值的数据产品,享有相应的财产性权益,结合案件情况给予具体的知识产权保护;要加强对平台企业垄断的司法规制,依法严惩平台强制“二选一”“大数据杀熟”等破坏公平竞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发布会上,发布了全省法院数字经济知识产权司法保护8个典型案例。此次发布的8个案例,是当前我省数字经济发展创新保护需求在司法审判领域中的最新反映,其中既有省内企业提起诉讼维护自身知识产权权利的案例,也有省外企业起诉侵权请求人民法院判令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的案例。这8个案例呈现了全省法院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职能作用,公正高效审理数字经济知识产权案件,全力打造数字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高地,助力我省加快打造中部地区数字营商环境示范区的生动实践。

  8个案例的积极意义和价值导向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体现了全省法院严格保护数字经济知识产权的司法理念。案例1对数字经济领域内的商标、域名侵权行为,判决侵权人承担了较高的赔偿金额;案例2对故意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且情节严重的行为,依法适用了惩罚性赔偿。二是体现了全省法院为数字经济发展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司法作为。案例3明确了网络平台内经营者恶意投诉构成不正当竞争须担责的裁判规则;案例4和案例5依法对数字赋能行业发展过程中多发高发的“傍名牌”、“搭便车”的违法行为进行规制。三是体现了全省法院着力破解权利人维权举证难、成本高难题的司法导向。在案例6中,人民法院依法采信了权利人运用区块链技术生成的电子证据;在案例7中,人民法院依法提高维权费用支持比例、切实降低了权利人维权成本。四是体现了全省法院运用刑事制裁手段加强数字经济知识产权保护的司法功能。案例8明确了侵犯数字经济知识产权构成犯罪的,人民法院将加大刑事制裁力度,震慑知识产权犯罪。

  

  

  

  


原文链接:https://jxfy.china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2/04/id/665599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律参考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